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28)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5:01 标签: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无CP

  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不惧天命,而是认为天道远,人道迩,不能盲目地相信天人感应,要从人道出发,修人事以应天,修政以救灾,最重要的是绝不能因为天灾异象之说影响新法的推行。”

  “而对于反对派“祖宗不足法”的指责,王安石则几乎照单全收,认为“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

  他还以宋仁宗曾任用范仲淹等实施庆历新政为例,反问道:“且仁宗在位四十年,凡数次修敕,若法一定,子孙当世世守之,则祖宗何故屡自变改?”

  你们说的祖宗自己都在变法改革,怎么到了今天反而说要遵循祖宗法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而且真要说起来他现在变法不就是听祖宗的话,学习祖宗吗?“】

  宋仁宗表明态度:“若后世情况不一样,当思变则变,朕并不介意。”

  赵匡胤凉凉道:“大宋的祖宗不就是朕吗?朕何时说后人不能变法了?”

  宋太宗擦了擦汗,为了不被天幕拿出来骂,立刻道:“后世和今世不同,穷则思变,亦无不可。”

  他的位置还算勉强稳固,天幕也没有拉着他专门骂,所以现在是跟着天幕的步伐走,希望这天幕别把注意力放他身上(要不起.jpg)

  【“而对于“人言不足恤”的指责,王安石认为,宋神宗“询纳人言,事无大小,惟言之从”,这么注意听取意见了,哪里有不顾恤人言了?

  何况“人言固有不足恤者”,只要行事符合义理,又何必顾恤人言?正所谓“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自己既未违反礼义,就不必顾虑别人的闲话了。”

  “所以对于三不足,王安石是欣然接受,无论这是谁提出的,他本人或是其他人,在历史他都亲口说出这句名言,并以之行之。

  也唯有三不足最能体现王安石勇于革新的精神。“李一结论,管谁说的,有用就行。】

  王安石欣然一笑,这三不足还真是,深得他心啊。

  【“王安石变法哪怕放眼浩瀚青史也是极其有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就,给大宋注入一点新的生机。

  它的失败,也给后人启示,少走弯走。”

  “但无论其结果如何,在最开始的时间,变法的开启者都是值得肯定的。”

  “大宋从立国之处根子就开始走弯了路,一代又一代的宋帝都想过改变,可是都没有狠下决心,哪怕是宋仁宗的庆历新政,也算不上真正的变法,最后下定决心的是宋神宗。

  宋神宗,一位在宋朝史上称得上刚硬的皇帝。”

  “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也几百位皇帝,然而庙号为“神”的皇帝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宋神宗赵顼,另一位是明神宗朱翊钧。

  由此可见,神宗这个庙号属于“非主流”,具有特别的说法。

  巧合的是,这两位神宗在位期间都有臣子进行变法,分别是王安石和张居正。”

  “呵呵,是不是很巧。”李一嘴角挂着讽刺的笑容,继续道:“《谥法解》是这么解释的:民无能名曰神。

  也就是无语,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意思。

  说好,好像又过不了自己心底这关;说不好,又于心不忍。

  因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是一种褒贬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庙号。

  那么宋神宗如何的“民无能名”?“】

 

第187章

  【“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在变法失败后,旧派得势,将新法全部废除,对于重用王安石的宋神宗自然也不满。

  但是宋神宗毕竟是皇帝,何况人已经死了,继位又是人家儿子,也不能怎么滴,最后只能在给宋神宗上庙号上恶心恶心宋神宗,出口恶气。

  他们选择了“神”这个不怎么常见,不符合主流的字以此表达心里的不满。

  要知道历史上每当大臣碰见自己无奈不知道怎么说的皇帝,就会选择像这种模拟两可的字,对上对外都有另外的解释,但是真实的意思嘛,呵呵,懂的都懂。

  要不说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哪怕到一个字上都能做手脚。“李一摇头,“有时候挺佩服这些文官的,玩弄字眼谁也比不上他们,碰到李隆基这种皇帝,那自然是让人觉得出气。

  但是当他们出于私心要搞人心态时,又实在让人觉得恶心。“】

  嬴政眼里露出一丝讥讽之色,子议父,臣议君皆为以下议上,太过无礼。

  后人评说自有后人评说,但是他的名号,何须他人来取,谁知道碰见的是人还是鬼。

  嬴政又想到赵高胡亥,冷哼一声,若非他自取始皇帝之名号,谁知道最后会被他们上了什么字。

  他们也配议朕,光是想到这个可能性就已经觉得恶心了。

  【“那么,王安石变法有必要吗?为什么反对派和赞同派争斗的如此激烈,这放眼历代变法也是极其少见的,难道变法是错的嘛?

  当然不是。

  王安石变法之前大宋是什么模样呢?”

  “当时的大宋经过几代之后,出现非常严重的三冗问题,也就是冗兵、冗费和冗员。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要从大宋立国开始说起,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便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并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

  在政治上,又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这种情况下,文官的权利似乎有点大了。

  于是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又实行一职多官,但那时候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可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最后导致了冗员。”

  “而众所周知,北宋其实没有实现领土统一,并且边患问题严重。

  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本来实行的是“养兵”之策,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冗兵现象。”

  “而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恶性循环,最后到了糜烂的地步。

  宋真宗时是“而所出无余”,到宋英宗时财政出现赤字。

  国家财政年年亏空,不断“发诸宿藏”,以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增加赋税,把负担转移到百姓头上,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又增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这些沉重的赋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

  正所谓官逼民反,农民由于没有生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

  要我说这就是活该,朝廷的不当政策最后买单的永远是百姓,可是百姓根本承受不了,不反才奇怪。“李一狠狠吐槽。

  “百姓要的一直都很简单,那就是能活就好,甚至不敢要求能活得多好,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得不到,那么不反还能怎么办呢?

  反是死,不反是等死,倒不如去试一试那一线生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范仲淹幽幽一叹。

  【骂完后,李一才继续道:“在这样内患重重的情况下,外敌还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边境。

  于是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试图想要改变,于是有了“庆历新政”。

  遗憾的是庆历新政历经一年即告失败,结果并未改变这一严峻形势。

  等到宋神宗即位后,大宋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推荐文章

我无限流大佬的身份被曝光了!

是科学不是异能!

人有五名,迫害其四[崩铁]

马甲是剧本组不是美强惨

我在5:20种小喷菇13:14制霸咒术界

凛风

[原神]咱在璃月安家立业

我和排球哪个更重要?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上一篇:我无限流大佬的身份被曝光了!

下一篇:我靠嘴遁名扬漫画论坛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