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劲松用尽力气,艰难地说出了两个字:“哦,好。”
考虑到对方毕竟是自己养父的救命恩人,顾淮又放缓了语气解释了一下:“这是组织上给我的任务。您也别多问了,我们会看情况处理的。”
意识到面前的年轻人在给自己说明情况,许劲松心情稍缓:“我能懂。虽然我目前还不知道你们在查什么,但是那帮人做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你们一定要小心。”
许劲松强调道:“他们隐藏在暗处,不得不防。”
回家以后,顾淮把资料想办法传达了于坤。毕竟明面上的他是不能管这个事情的,而且权限也不够。
宋知时不知道此刻心里到底是什么滋味,哪怕很久之前顾淮就提醒过他,他们身边是有特务的。
可他还是没有办法把特务两个字,跟姚思雨联系在一起。
因为一旦他们两者之间有关联,那姚思雨就是矿难的罪魁祸首。
十几条人命,上百人受伤……
那可是在他重生以后交到的第一个朋友啊……
可朋友又算得了什么?
人家可是连朝夕相处的枕边人都可以下手的、豪无人性的特务啊。
他没对你下手,或许是侥幸、或许是你还没有威胁到他。
“在想什么?”
“我在想思雨的事情。”
不对,兴许人家根本不叫这个名字。
宋知时自嘲一笑,他不知道是想问顾淮还是问自己。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做的?”
“他身体不好是装的?”
“他自杀是假的?”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顾淮望着宋知时双眼盈盈,忍不住把人挽在怀里:“很快,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了。”
宋知时本以为爷爷会一病不起,连宋知意都私下偷偷哭了好几回,姐弟俩甚至连后事都准备好了,宋清荣却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虽然身体亏损严重,但到底是活了下来。
往后的日子里,也不知道宋清荣是不是真的想开了,他每天养花逗鸟,时不时逗弄一下重孙子,宋氏的继承问题仿佛成了过眼云烟,一家人默契地,再也没有再提起。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且做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
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立即恢复高考。
消息传出以后,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宋知时就在首都,属于第一批得到消息的人。其次才会逐层传递到各省、各市、各乡镇上。
那些下乡的知青,他们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返城的机会了,而现在机会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了!
当时广播里一播出,整个首都的文艺圈也炸了。他们中不乏有着高中学历的艺术工作者,从不敢置信,到一遍又一遍地互相确认消息:有人抱头痛哭,有人激动得又蹦又跳,把舞伴抛向空中。
高兴过后,大家立即反应过来,纷纷涌向四周的邮局和商店去发电报和打电话给家人报喜,并让他们寄书来。人多,电话就那么几部,邮局和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宋知时也不例外,作为重生者,他清晰地知道,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将迎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这次高考的报考总人数将达到1160万人。
所以一得到消息,他立刻给远在扶岐的二姐二姐夫打了个电话。
还说什么呢,赶紧开始准备吧!
“知时,你说我们真能填报首都的学校?”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行啊?”
“可你刚刚说一千多少万人来着?说真的,最近我都没有好好学习,我真怕我考不上。”
事到临头,宋知音反倒是犹豫了。
“我来说,我来说。”凌家先先一步拿到话筒:“知时,我跟你姐再讨论讨论,你也知道,我们还有三个孩子呢。”
宋知时也表示理解:“行啊,反正不急这一时。恢复高考了,以后想考总是能考的。”
“哥,让我跟知时哥说两句呗。”
“你一个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话要说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杂乱无章的忙音。
过了一会儿,接电话的人换人了。
“知时哥,是我。”
“家华,你也好好准备高考,这一届虽然竞争很大,但是以你的学习能力,考个大专不是问题。”
七十年代大专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宋知时还知道很多学校以后会升级成为大学,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差不多。
“好,知时哥,我会好好努力的。”凌家华在心里默默补充道:你一定要在首都等我!
宋知时想了想,又喊了一声二姐。
“我还在呢。”
宋知音的声音隔着话筒,从千里之外传到宋知时的鼓膜。
“二姐,你还记得苏东坡吗?”
“当然记得。”
“人家是一门三进士,我们说不定可以一门三大学生呢!”
宋知时的话把宋知音逗得开怀大笑。
“行啊,一门三大学生,唉哟,我想都不敢想。”
“想一想有什么,有梦想才会有动力。”
“我们一起好好加油,争取来年首都见!”
高考日子定下来以后,宋知时反倒是没那么急了,给自己重新规划了新的学习计划。跟歌舞团那边也请了长假,专心致志准备考大学。
因为跟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还不少,大量的舞者流失,导致总政歌舞团一时间几乎停摆。
最后还是团长出面,才把这件事情压下来。
尹朗月速来雷厉风行,得知大家都想考大学,立刻召集了歌舞团所有员工,开了个员工集体大会。
第173章 1978
尹朗月不愧是见多识广的老将,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团里肯定人心浮动。
在大会上,她从几个层面剖析了这次高考的难度和意义,推断国家可能会加一场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跟历史的发展不谋而合,让宋知时这个重生者惊叹不已。
这下不少人心思稳当了,比如像周矜白这样已经成家立业了的,考大学的意义没有那么重大,便会选择暂时放弃。还有舞蹈功底差,文化基础薄弱的舞者,也选择了放弃。
如此,歌舞团的舞者人数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人数。
当然也有死磕到底的,如早有计划的宋知时跟虞兰疏,还有……伍崇明。
虞兰疏要考大学这事儿宋知时早就知道。前阵子,他的家族也被平反了,爷爷恢复了京剧大师的美誉,被流放到疆省劳改的父母也启程回京了。
虞兰疏回京本就是承担着振兴家族的使命,所以他选择高考继续深造,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但伍崇明的选择就很让人费解了。
今年年中,伍崇明耗时几年的武侠巨制《今说英雄传》终于拍摄完毕了。
本以为他会接着继续拍点别的,谁知道人伍大导演就准备复习一下高考去了。
“我这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懂?”伍崇明老神在在地说。
宋知时笑道:“我竟不知伍哥你居然不是专业的。就这,你还能导出那么多片子,牛啊!”
伍崇明感慨了一句:“我是跟着一位前辈学过一点,但是……唉,说来话长。来来来,喝酒吃菜!”
牛大壮小心翼翼地跟伍崇明碰了个杯:“伍哥,那你以后拍戏还找我们不?”
伍崇明也是喝上头了,大着舌头说:“行啊,来啊,就怕到时候你们一个个高升,看不上我这小作坊了。”
程学彬感慨道:“那必然不会,要不是有伍哥的支持,我后面两年日子也不会那么好过。”
他的家庭条件是所有人当中最差的,有时候甚至连学校的补贴都需要寄回家,如果不是在伍崇明那里兼职赚点钱,这书根本读不下去。
程学彬说完,谢兰君、邱顺成也一一发言。
最后,顾淮站出来总结:“不论今后大家身在何方,情义永不变。”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