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生感动了,沈三哥可真是厚道人。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看到这里真的不收藏一下吗?感谢支持!
第14章
沈黎的书塾分为四个班级,甲字班,乙字班,丙字班和丁字班。他在丁字班,相当于在上古代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如今他们一个班里有十个孩子,属于小班教学,他知道在一群小孩子里他算是鹤立鸡群,但是先生也不必这样盯着他吧!每天别的学生只要完成两张大字,他需要些三章,上课遇到的疑难问题,先生必然找他回答。
班里的小萝卜头一脸同情地看着沈黎,“沈黎,你太惨了。居然被林先生盯上了,要写那么多课业。”
不但如此,先生还私底下给沈黎开小灶,跟他讲一些简单的古文经义。沈黎觉得,听就听吧,反正都是要学的,早点学,以后偷偷懒也是一样的。
林文远暗暗心惊,有些内容深刻的文章,沈黎居然也能理解大概,他再次可惜沈黎不是世家子,前途有限,若是世家得到这样的好孩子,不得倾一族之力培养他吗?但是害怕沈黎骄傲自满,每每在表扬完之后还会寻个错处敲打一下。后来他又放弃这个做法了,因为他发现沈黎并不在乎他是否夸奖他或者批评他。一个大人都做不到心如止水,宠辱皆宜,孩童却做到了,林文远表示敬佩和赞叹。
他如今也有三十岁了,蹉跎半身,还不如一个孩子看的开,心里却不由得升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希望。身世不如人家又如何,他就是应该不在意这些,努力科考。当年开国皇帝文庆帝那么力排众议,就为了朝中不只有世家的声音,就是为了民间能通过他们这样的寒门发出的声音,他为何如此辜负年华呢?
于是除了和友人写信,教导学生之外,他重新拾起了友人寄给他的课业。
沈黎知道家里的豆腐卖得极好,自从族长的儿子过来学习做豆腐的工艺后,村中也有不少年轻人动心了。古代的气候兴许真的不一样,在现代,农历十一月份可能还没有下雪的长江以北地带,这会子已经开始下雪了。当然,清河县也一样。
冬天什么菜都好卖,因为已经很少有新鲜蔬菜了,所以豆腐的价格一下子上涨了许多,而且,豆腐确实好吃又营养,小商贩来沈家村购买豆腐,然后卖出去,挑夫还有专门拉货的牛车都比寻常时候要多。
先前来这里学做豆腐的络腮胡子如今已经将做豆腐的手艺练得很熟练了,一般的活,都不需要沈来秋动手,他就能上手做好。只差一个卤水的配方,他就能离开这里。不过沈来秋觉得他一定知道卤水怎么做了,只是不愿意背信弃义罢了。
沈黎觉得他身上有胡人的血统,只是自小在中原长大罢了。一问,还真的是,他的父亲在特别远的北方草原,似乎还是个小统领,后来北方局势过于纷乱,他的父亲就把孩子老婆都带到中原来。由于各种意外,那个小统领的那些老婆孩子最终快死完了,只剩下这个络腮胡子。不过,他的父亲说不定也死了。
“那时候我八岁,我的父亲,把我送到这里。可是我的铃铛和我的朋友们都还在那片草原,我想回去看看,带着这些他们没吃过的豆腐。”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的更新放在零点
我太难受了,开文的时候不知道还有双周榜,提前开新,不得不压数字等双周榜过去,再申请榜单。但是我字数有些超了,所以只能委屈一下你们了,等榜单结束,日更三千。
第15章
沈黎觉得这个长相粗犷,却异常温柔的汉子一定非常想念他童年待过的地方。铃铛是他养过的一只雕。
“冬天的路途格外难走,为什么不选择开春走呢?”
“等过了三个月,”他说,“就是草原最难熬的时候了,狼群成群结队,粮食也快要吃完了,把豆腐的做法带回去,说不定我的朋友们就不会被饿死。”
沈来秋道:“我一直觉得让人免费做三个月的工,有些苛刻了,还是两个月吧。”也好早点让这个小伙子回到草原,到时候真的能救几个人,那也是给他的娃娃积德。
沈黎也是随口一说三个月,事实上,几个月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方子,在这个时代,会做醋,或者酱油,就可以养活一个氏族世世代代。
在他家做工的人,都可以用特别便宜的价格将豆腐买走,再用另外一种价格转卖出去,沈黎家是不会亏本的,而卖豆腐的人虽然多,可是需要豆腐的村落,城镇也多。距离沈家村越远,豆腐越能卖得上价格。而且,几个月后,就能白得一个方子,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只会让人觉得沈家仁义。
事实上,豆腐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着。在这个没什么新鲜物什出现的时代,一切新生是东西都会让人感兴趣,包括皇帝。太和三年冬天,大昭第二个皇帝闻宣吃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口豆腐,他一般不会去专门询问一个普通的吃食如何做的,只是连日的荤腥过后,这一口“阳春白雪”(小葱拌豆腐)叫他神清气爽。
“沈家村?用豆子做出来这样白的东西?”
他身边年过半百的大太监道:“是啊,没想到民间居然还能做出如此的东西来,方子,也是他们孝敬的吗?”
高太监自然不会说是买的,直管捡着皇帝喜欢的话说:“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若不是如此,也没有功夫想到这些精巧吃食上。方子倒是没有,但是王爷觉得稀奇的东西,总会送来给您瞧一瞧。”
宣帝点点头,“豆子,倒也不费什么,有方子,就不必在外面买了。”
高太监点点头,笑着说:“王爷早就让人准备去了。”
宣帝也摇头失笑:“我这个弟弟啊,真是个爱吃爱玩的。”
高太监腹诽,是啊,不是个爱吃爱玩的,就跟他几个哥哥一样,早在平定内乱的时候,就死了。宣帝如今年纪渐大,待人愈发宽和,王爷闻安以前没有得罪过他,还有腿疾,皇帝自然给足昭朝唯一的王爷面子。
王爷是个厚道人,不怕买方子的时候出现什么问题。
沈黎还不知道,在他休寒假的时候,还能见到活的太监。自从休假以后,他一直在家里帮忙,不过他也写字,大伯娘和二伯娘将他们家的孩子送过来,美名其曰和沈黎一起读书,其实就是蹭饭吃,顺便看看豆腐的行情。堂兄们意外的耿直,把来意都跟他们三叔说了个干净。沈来秋也不介意,这些半大小子,来了也能帮忙做豆腐,如今院子搭了许多棚子,人都在棚子底下搭了灶台做豆腐,像个小型食品加工厂。
沈黎就更不在意了,他家如今挺有钱的,一文钱五方豆腐,一方豆腐有一个巴掌大,饶是这么便宜的价格,还是能赚不少钱,因为豆子本身不值钱,而且买豆腐的人极多。不过,许多人家更愿意用豆子直接换豆腐,他们其实不太舍得花钱。沈来秋来着不拒,他做豆腐也是需要豆子的嘛,这样还不用出去买。
事实上,在村子里,许多基础的东西,只需要以物易物,就能满足需求了。沈黎在村子里买不到什么,他喜欢吃加肉的麦饼,只能叫余氏做。但是这样的情况在逐渐好转,至少他的大伯说了,现在在镇子上做生意,还不如回村,因为村子似乎生意更好。
从沈家买豆腐卖出去,给许多人家添了太多进项,他们也愿意花钱买东西了,更何况还有外村的人来做生意。族长的儿子沈舟生从外面拉了一大笔订单,如今取货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宁静的沈家村在冬天里热闹了起来,见有生意可做,许多村民都开始摆起小摊来,有卖包子的,有卖肉汤的,有卖饭食,米粥的。沈黎也吃到了各种新鲜的小食,余氏每天都给沈黎十文零花钱,要是叫叫村里的孩子知道了,一准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沈黎也不拉仇恨,很少花钱,除非真的想吃点什么,否则轻易不把钱拿出来。他倒是不扣,只是村子里人多眼杂,他怕扒手盯上了,钱丢了事小,受伤事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支持!感谢收藏!
第16章
一队人马在风雪中缓慢行进着,轿子里的半大少年穿着狐裘,拿着手炉,倚在窗口。
“公子,衡山已经近在眼前,今晚恐怕有风雪,不如找家店住下吧。”一个身上穿着厚厚银甲的小将,恭恭敬敬地拱手立在轿子外面。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