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年纪属实有些大,他揉了揉额头,瞧这奏折上上奏的事情,眉心紧紧皱起,叹了口气:“朕把这些看完再睡,这灯再亮一些。”
“皇上,这光太亮了伤眼睛。”李公公这么劝着,但他又怎么能说得动皇帝,只好把这当稍微挪近了一点点。
天气还冷着,大殿里烧着地龙,格外的暖和。景帝这奏折一批就批到了半夜。
反正也睡不着,批完了案上的奏折,他想起了今年这一届刚刚结束的会试。
“小李子,昨日左相是不是把这次会试录中的举子们的答卷拿过来了?”
李公公道:“是的,皇上,昨日下朝的时候左相大人拿过来的。全都密封着呢,还没拆。”
“反正也睡不着,拿来给朕看看吧。让朕瞧瞧,今年有哪些值得培养的栋梁之材!”
李公公只好照做,把考卷拿了过来。
景帝打开密封的盒子,里头的答卷开头写着的个人信息都已经被拆开了,对着号一找就能找到是谁写的。
景帝把答卷摊到了书案上,宋声作为这次会试的第一名,又因为写了两篇策论得主考官赏识,所以这答卷被放在了最上面。
这次会试的策论题目其实是皇帝亲自出的,前面的内容大概看过一遍之后,景帝就去看后面的策论答题了。
乾元殿里悄无声息,只有李公公随侍在侧,时不时想起翻阅纸张的声音。
景帝看得认真,李公公小心翼翼的观察着他的神色,虽然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但双眉之间的褶皱平缓了不少。
他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又走到大殿的门前悄悄瞅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回来细声劝道:“我的皇上哟,这天都快亮了,再不休息等会儿就该上朝了!”
他是真的为皇帝的身体考虑,如今的皇帝岁数大了,但在治理朝政上,依旧呕心沥血,每日都批奏折到很晚,从来不耽于后宫美色,以至于到现在子嗣不丰,膝下只有三个儿子和两位公主。
景帝对于李公公说的话充耳不闻,此时的他正在看这放在最上面的学子答的策论,他越看越有精神,因为这上面写的想法与他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朝中顽固派的老臣太多了,他这个想法一直没提出来过,更别说施行了。
他仔细的看了好几遍,又翻到前头看了一下这答卷主人的籍贯与名字,默默记下了。
看完第一份答卷之后,他又接着往下看了两份。眼瞅着外面的天快要亮了,景帝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到旁边的龙榻上休息。
李公公看到他终于愿意去休息了,高兴的赶紧上前帮忙宽衣。
景帝的两条胳膊平伸开来,由着李公公给他解腰带,然后一边问道:“小李子,今年的会元你可曾有过了解?”
“奴才了解的不多,只知道是个出身自寒门的举子,好像叫宋声。”
第143章 第 143 章(捉虫)
景帝点了点头, 没再说话,躺到龙榻上睡了一会儿,第二天早上上完早朝之后把负责这次科考事宜的主考官叫了过来, 问过了一下过几天关于殿试的安排。
等到殿试这一天,学子们按照时间安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承天殿中, 这次的监考官除了下面站着的一些文武大臣, 还有当朝皇帝。
宋声就在第一排正中间坐着,皇帝现场出题,每人都有一张书案,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
等到大家都写完答案之后, 有两边负责的小太监将答卷收上来, 皇帝并不是每张都要看的, 一般来说他只看前十个,而剩下的则是主考官负责点评。
李公公是懂皇帝的心思的, 昨天睡觉前才问过他这次会试的第一名, 想来应该是对这个寒门举子印象不错。
所以在收答卷的时候, 李公公特地将宋声的答卷放在了最上面。
这些年景帝一直都在暗中提拔寒门士子,士族逐渐没落,宋声的背景简单,身后又没有什么靠山,用起来肯定要比旁人放心一些。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他文采出众,这次殿试上答的题也很出乎景帝的预料, 一如既往的胆大敢说。
景帝看完了他的答卷, 说道:“你就是宋声?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宋声这是头一次面见天颜, 周围的氛围太过严肃,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他虽然表面镇定,但其实心里还是很紧张的。这个时候要是说错话, 一不小心那可就会断送仕途。
他规规矩矩的答:“正是草民宋声,拜见陛下。”
“长得倒是一表人才,文章也写得不错,虽形容有些大胆,但言辞抓住要害,看来你这个会元的确当得。朕瞧着你长得这样俊俏,倒是很适合当个探花郎。”
“多谢皇上!”宋声跪下谢恩。
不过景帝正要圈上宋声把他点为探花的时候,笔锋一转,瞧了瞧剩下几个前十名的举子。
殿试是当堂公布结果的,宋声心里有数,自己八成应该是被点为了探花郎。
探花郎也挺好的,以后不管是外派出去做县令,还是留在京中,入翰林当个编撰,都是好的。
不多时,前三甲就被敲定了。
李公公拿着名字高声唱道:“金科一甲状元,华阳道宜州宛平府城宋家村人,宋声!今科一甲榜眼,蜀道益州…… ”
景帝到底舍不得这个人才,还是给了状元之名。这探花点了另外一个,虽相貌比不得宋声,好歹也看得过去。
倒是这个榜眼,名叫吴嘉辉,看起来得有三十多岁了,瞧着比他们两个都老一些。
宋声被点为状元之后,接下来就要换上状元郎的衣服,跟着榜眼还有探花一块儿打马游街了。
游街完之后,晚上还要去皇宫赴琼林宴,这是皇帝专门设下来款待各位举子的宴会,是惯例。
如今名次已定,后续的安排,是放到外地做官还是留在京中入翰林苑,还未曾可知。
所以宋声还不能离开京城,要等到朝廷对他的安排下来,他才能回去。
一直到四月初,文书才正式下达。自古状元都是先入翰林做修撰,一般都是从六品的官职。而榜眼和探花入翰林做编修,一般是正七品的官职。
虽然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不起眼,但自古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非翰林不入内阁。皇帝之下除了设有左右相外,还有一个内阁机构。
内阁由内阁首辅统领,地位堪比宰相,与左右相平级。景朝的左相和右相都是由世家大族的人担任的,而在内阁之中的成员大多出自寒门,是景帝特地培养来牵制掣肘两个宰相的。
说白了也就是分权,士族权力过大,会影响皇权稳固。
经过这几十年的治理,士族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削弱了不少。
宋声对这些了解倒是不多,他还没有步入官场,身边也没有个官场的前辈提点,打算以后先走一步看一步。
琼林宴上皇帝亲自来了,以示对举子们的嘉奖。不过这种场合皇帝是不可能待很久的,只是喝了几杯酒,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宋声这一晚上有不少人向他来敬酒结识,毕竟是今科状元,想拉拢他的人不少,甚至还有一些过来拉媒牵线的,这年头多的是榜下捉婿的佳话。
为官者不能太木,又不能太过世故圆滑,宋声只能不动声色的一个一个应付了过去。
他这具身体本来酒量就不好,勉强接了几杯酒喝下去,很快就有些头晕了,可又不能立刻就走。
等时间终于拖得差不多了,他赶紧借口不胜酒力,这才得以回去。
赴琼林宴的学子,住的离皇宫都比较远。好在皇帝事先吩咐过,会安排人送他们回去。
到了客栈之后,宋声喝了一碗醒酒汤,脑子才清醒了许多。
他拿出了那封在书中写了半截的信,如今他离家已经有将近六七个月了,到了京城中十分忙碌,一心扑在读书复习上,写给家里的家书不过只有两封。
他把这封家书写完,顺带报喜,说这次侥幸考到了状元,等京城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就回去。
殊不知,他考上状元的结果一出来,喜报已经从京城发往全国各地了。
上一篇:老攻每天都在担心我不要他
下一篇: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下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