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也可能是宠物,当即提着一只桶走到谢藤面前。
里面装的是满满一桶黑色的、手指般粗细的水生生物。
它们正以古怪的节奏不断的来回蠕动,发出粘液互相摩擦所制造出的恶心声音。
——是热带雨林里特有的吸血水蛭。
谢藤暗自咬紧牙关,脸上的表情晦涩难辨。
“我记得你很喜欢这些小东西。”LR说着再度示意了另一侧,让人用腰带扎紧谢藤的衣摆,确保不会有什么漏出来,这才亲自走上前去,拉开谢藤的后脖领,把整桶水蛭全倒了进去。
第52章 碰撞-2(II)
忠于本能的人,往往会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求。
谢藤不止是个中翘楚,还有一种分裂式的逻辑,能让他对闻哲赋有不带情欲的好奇之余,也能让他继续遵从于下半身的意愿,再度把对方弄上床。
就像一般人首次尝试新奇且层次感丰富的食物,突然就意识到有的食物每次入口都能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感觉。
即便此前“吃”过两次,他依旧想再尝一尝。尤其是区别于前两次的、在彼此完全自愿前提下的味道。
或许毫不出彩,或许异常惊喜。
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
心理学在西方社会中无孔不入,可实际上心理医生只是每小时都会收取高昂费用的私人医生,方便患者在诊疗室中尽情唾骂上司、抱怨婚内矛盾、纾解孩子与同学或父母之间的冲突,还能在医患保密协议下,不用承担失业、失去家庭或者被关进精神病疗养院的风险。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心理画像技术。在专业和非专业的许多途径里,都被吹嘘得神乎其技。现实里却在局限侦破范围,是一种沦于框架内的侧写模块。是非犯罪者对犯罪者的“合理分析”,让普通人更容易带入犯罪者的精神世界,也让大家对罪犯产生了不必要的同情,既误导了普通人,也为每一种罪犯提前准备好了犯罪理由,方便那些爱心泛滥的人与其共情。一旦被反向利用,反而让一般人更容易落入犯罪者的陷阱,落入金融诈骗、人口拐卖甚至是消费等心理陷阱。却掩饰了藏在心理学之下的另一个真相:它其实更适合寄生在西方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下。
因为东方人对心理上的需求与西方人截然相反,继而就算其被吹嘘得再完善,也是与社会和文化相矛盾的、从根源上格格不入的东西,自然不可能通过颠倒先决条件来改变事实。
最明显的就是西方社会文化熏陶下的人们本身就很外向。就像任何在过分宽松开放的环境中成长的小孩子,会自然而然习惯用直白言行来表现自己,他们的微表情自然也像小孩子一样容易捕捉和解读。
——就像谢藤大多数时所展现出的那些情绪。
但又不像。因为西方社会的家庭矛盾甚至不会超过三代血亲,而东方社会至今还拥有庞大的家族和家族传统在不断延续。
反观东方社会,大部分人要么被心理学术语弄得头昏脑胀,继而对它避如蛇蝎,好像一旦沾上一星半点,就会让自己变成不可救药的疯子。要么不过是为了突显自己的特别之处,就把自己无法解决的压力与问题,生搬硬套到西方文化体制下才会突出的心理问题上,以想方设法的宣称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方式为借口,来吸引周遭的注意力,继而逃避真正的现实。
实际上在东方社会生活的人,即便真的患上心理疾病,也从来不会在公开场合与社交媒体上求助,更不会四处宣称自己患病,反而会低调的寻找自我疗愈的方法。
因为东方人从小就被教育内敛自持与谨慎沉稳,这是西方人所没有的优秀品质。即便经常被误解做为了合群而舍弃自我,但这种品质的优势却让在东方文化体系下长大的大部分人,从根源上就对具有洗脑性质的心理学话术免疫,也拥有更加独立的判断能力。
但这种美妙的东方特色也构建出一种更加封闭且独立自主的人格:在既不容易被外来的思想所侵蚀,又容易被自己所重视的人悄然同化;在有更好的抗压与应变能力的同时,也容易被自己身边的人轻而易举的摧毁。
——谢藤的家族与血缘,间接促使他兼有了这些心理基础结构。
参考大多数的人对疯子的误读:因为他跟正常人不一样,所以才会做出疯狂的举动。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因为对于疯子来说,不正常才是正常,他们只是展现出常态化的自己,普通人才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怪物。
也像异性恋只把同性恋解读做产生情欲对象的性别不同,而同性恋却往往觉得异性恋低智又粗俗那样,其实在冷眼旁观的双性恋眼中,只会将前二者彼此异位与矛盾的冲突视做公平合理的观点。因为双性恋只看中脸与身材,而从不在意性别。
——谢藤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所有特异的存在之所以会在大多数人面前选择隐藏自己,除了不想哗众取宠,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大多数的区别,即便暴露自己的本性,也还是无法跟大多数人趋同,还不如放下这种想要融入群体的徒劳行径,把时间用来追逐一些更有趣的事物或人。
这些就是外行人和假装是内行人的外行人绝无可能谈及的关于心理学的核心部分。
毕竟庞大的涉及各方各面的知识盲区,让大多数人无法从社会和文化的层面上解读心理差异,如同东、西方人永远无法真正苟同彼此的美食、家庭、历史等文化差异,因为这些已经刻在了文明进程所赋予的基因中,留存于各自的血脉里。而那些台面上高调的心理学家们,也只不过是为了牟利才大肆宣扬心理学理论。
更让人无法相信的另一个事实是,幼年遭受虐待和不公的人,长大后只有极少数会成为罪犯,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绝大多数都变得嫉恶如仇,甚至不惜一切投身于消灭犯罪的事业。
看看那些从不真正关心彼此的亲戚朋友,就可以想见心理医生会有几个在乎患者,又或者患者是从什么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
至于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到底拥有何种区别的精神世界,他们更不可能在乎。他们只是在不断套用已有规律,便于他们敛财罢了。
毕竟,就算人生经历在任何人格的塑造过程里占比最重,精神本身的强弱程度却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就像谢藤花费时间和精力塑造出的外在性格特征以及言行举止的传达方式,都只是为了让他助理们能完全忠诚于他,不会私吞他的资产,从而更好的为他赚更多的钱。
尽管闻哲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就像他知道谢藤的一切言行既是真的也是假的,真假与否完全取决于闻哲自己是否愿意相信。但他依旧会选择顺着对方的意思,或多或少地满足对方流于表面的期望。包括情绪的纾解与回馈。
这是他的一种习惯。或者称之为原则。
谢藤花了一些时间评估自自己,自信能够不知不觉左右任何人的想法,也自信能跟别人迅速构筑起近似于信赖的关系,更不用说是那些无处不在的、能让人为之悸动的亲昵举止,无时无刻都把一切刻意的举动隐藏的在随心所欲的言行之下,因而他完全有把握赢得闻哲的首肯。
可就在刚才、在千载难逢的集合了多种内外条件才能“偶然”获得的“机会”也以失败告终后,他已经不得不承认在对方完全清醒且自愿的前提下,他们之间的顺水推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他对闻哲彻底束手无策了。
但他并不遗憾,只是觉得有些无趣罢了。
思考顿在此处,谢藤看向对方。
闻哲察觉到对方的视线,却没有回视谢藤。
他已经在谢藤身边连续停留了140多个小时,期间却没有跟上司进行过任何联络。
并非他不想,而是不能。
以谢藤的智商及敏锐程度,只要自己稍有异动,对方就能推测出不少关于自己的事。
他所拥有的完全断绝联络的上限是240个小时。考虑到岛上未知的时间消耗,一周的确不止是限制谢藤的极限,也是他可支配时间的最大值。
一旦超过这个时间,他的上司肯定会派遣支援过来,这样不止会在他履历上留下污点,还会让谢藤接触到他的同僚,继而增加对方察觉他底细的风险。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