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年糕了,记性差,年轻蛮蛮也不知道照顾着点。
尉迟兰只能不吭声,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站起身,去厨房看看晚饭做好了没有。
伴随着天气转暖,各种食材也丰富了起来。军屯经常能送一些时鲜食材,只是数量不多,不适合大食堂做。
他们这些愿意自己开火的,就会留一些下来,改善伙食。
长随现在也不是一个人了。
原本在京城伺候的家人来了五个,重新把他们身边看了个密不透风。
竺年也不在意,还嫌两个厨子太少,想让做大锅炖肉很好吃的厨子也一起来。
由于竺年爱吃,还爱做饭,这边小院子造的时候,厨房要比普通的更大。
尉迟兰进来的时候,大胖厨子和小胖厨子忙得风生水起。十根手指头跟翻花儿似的,几下就捏出各种花型的饼坯。
帮厨一看到人,赶紧放下手上的菜刀:“先生来了,是要吃晚饭了吗?马上就好了。”
他现在切的,是他们这些下人吃的饭食用的材料,不比主人们精细讲究,但多少能蹭一点便宜,比起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吃的,那要好得多。
“不忙。一会儿我叫你们了,再送来。”尉迟兰问了今天晚饭吃什么,又看他们做糕点,“做这许多做什么?”
两位厨子脸上戴着口罩,说话一点不耽误干活:“小殿下说想吃些糕饼,让做一些放得住的。”
糕饼包的馅料不同,分开酥不开酥,有些要刷油,有些要刷蛋液,有些要撒芝麻,有些要油炸,有些要烙要烤。
尉迟兰本来只是单纯看着,闻着刚出炉的糕饼的香气,没一会儿就把自己吃得打了个饱嗝。
他想拿去给竺年吃,又怕香气打扰到他想事情,狠狠犹豫了一下,又就着一碗清爽的萝卜羊肉汤,吃下了一块核桃酥。
“你偷吃不叫我!”竺年突然上线,一口把尉迟兰手上剩下的半块核桃酥给吃了,“吃饭啦!把灯点起来,就直接在这儿摆桌子,别去房里了。”
和竺年相处久了,都知道他私底下规矩不多。
厨房很快就摆开三张大桌子,一屋子的人全都聚拢过来吃饭。
尉迟兰给他们都分了些糕点。
他自己吃不下晚饭了,端着一碗清汤,给竺年布菜。
竺年有些不太敢吃羊肉、鹿肉这种有点“凶险”的肉类,但是北地养猪还没推广开,运南地的猪过来显然也不划算。
吃完晚饭,竺年坐在厨房看他们收拾,问大厨:“先前让你问的军屯那边,肉驴养得怎么样了?”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他吃不了姜卓的龙肉,吃两口驴肉还是可以的嘛。
但是没想到这年头竟然很少有专门养殖肉驴的,还是银鱼的人在军屯深耕的时候,才帮着建立起了产业。只是到现在时间还很短,也不知道能不能够出栏。
大厨说道:“我今天问过了,说是大规模出栏还早。要是您想吃的话,一个月宰上一两头还是有的。”
一头驴子不少肉,再搭配一些其他的肉食,只供应竺年和尉迟兰两个人,那绝对够了。
竺年心里面真正想的还是牛肉,但是……算了,不能为了吃,把人家的农用拖拉机给宰了。
竺年又和大厨聊了几句现在有的大棚菜、野菜和鱼之类,又和尉迟兰在外面遛弯消食了一圈,才回到屋里。
一名长随正点着灯,抄写竺年和尉迟兰刚留在桌上的东西。
竺年看到了就说道:“那些我会整理成折子递上去的,用不着照抄。”
长随照着地图描了半天的线条,听得脸都黑了,应了一声很快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退了出去。
两名仆人进来点了灯,送上热水,又打扫了一遍炕。
两人洗漱完,还是回到炕上,吩咐准备出去的仆人:“看看这几天要是出太阳,就把床收拾出来。”
抗冻不抗热的西北蛮蛮,更喜欢睡床:“总觉得这几天的炕格外得硬。”
他都不太敢对胖狸奴使劲,有一次见他膝盖青了一小块。平时也没什么磕碰的地方,只有那种时候才会伤到。
这边的大床还不错,虽然没那么多雕花描金之类的讲究,但是足够扎实。
竺年完全不知道尉迟兰想的什么,听他这么说,还真以为就是单纯地太硬:“晚上多铺一层褥子?”
尉迟兰觉得不用这么折腾,主要是昨天晚上过分放纵,竺年不会让他今天晚上再继续:“不用这么麻烦了,等睡床就好。你不是还要写折子嘛,早点写完,我看会儿书。”
竺年看他伸长了腿坐在在自己身边,也就没多想,提笔写折子,还打了三遍草稿。
尉迟兰的心思压根不在书上面,把草稿看过之后,就知道自家胖狸奴挖的什么坑,替他把草稿放茶炉里烧了:“真就打算在银城不回去了?”
“京城也没什么好玩的。”银城的冬天主要是交通不便,所以才无聊。
今年这边的河道疏浚工作已经开始,水文监测也到位。等到今年冬天的时候,哪怕陆上交通不能走了,河上走几艘运送物资的小船还是可以的。
竺年说着,把折子正式收尾,然后递给尉迟兰看:“先生帮我瞧瞧,可还有什么纰漏?”
尉迟兰就做个样子帮他审:“没什么纰漏,就是你大叔叔……父皇会来瞧瞧你。”
“也行。来就来呗。”竺年把折子拿回来,摊开晾着,“最好是带上戈儿,让我瞧瞧小子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你倒是在意他。”这位姜卓属意的储君,平日里见着也瞧不了出太大的特别。
确实是比普通六七岁的小孩儿要聪明晓事,但普通小孩儿要是有这样的生活环境,也不会真就只知道傻玩。
农家六七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做家务干农活;商人家的,能够看摊子叫卖;匠人家的,能自己做些简单器物。不过是环境不同,而不是谁比谁更聪明。
要说真的有什么神异之处的,那怎么比得上他家的胖狸奴呢?
北方气候干燥,折子很快就晾干了。
“说不定将来我还得揍他呢,一定要在意的。”竺年把折子收好放起来,准备明天拿去给人送去京城。
身边一群姜卓的亲信,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写的折子能够直接递到姜卓的桌子上,不用经过其它步骤,甚至还会有知情人士详细说明。
没几天,竺年写的折子就被姜卓拿在御书房,和一众大臣传阅商议。
“关于嬉年所说的,挖通沃水和银湖,建造渔港,给周围改善民生的事情,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纯人工挖掘出一条运河,所费不菲。
哪怕竺年报的预算已经偏低,但依旧是一大笔钱。
如果这笔费用只是为了捕鱼,那就太贵了。但若是这笔费用用来建造一个水军的军港,又显得格外便宜。
即便如此,姜崇还是说道:“还是得先去实地看过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ω⊙:我说的建渔港。
小叔叔⊙ω⊙:是军港。
糕儿⊙ω⊙:你听错了,捞鱼用的。
小叔叔⊙ω⊙:明~~白,捞鱼用的大船嘛。
糕儿≥ω≤:果然小叔叔上道!
(完)
第一百七十六章 没有马 ...
姜卓对水运给予厚望,水军又是攻打南王府的关键。
南王府,始终是包括姜卓在内一众姜国权贵的心病。
但是,水军又是一项姜国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建立一支水军,可不是有足够的战船就可以的。而他们甚至连船怎么造,都还不清楚。
北地也不是没有大江大湖,但都不怎么合适。
如果这封奏折不是出自竺年,那么这会儿在御书房里的人,都不会有任何犹豫,立刻就会热血沸腾,直冲银城。
但这偏偏是竺年递上来的折子。
竺年会这么好心?
肯定不会啊。
但是他们要不要听呢?
就和姜崇所提议的一样,起码去看看。
上一篇:妄欲
下一篇:不要靠近剑修会变不幸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