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了这样一把年纪,别的不敢说,但自问看人还是准的。瞧刘瞻面相,他并非奸猾之辈,料来说的话当有几分信用,并非是诓骗自己。况且刘瞻的用心,他也能猜出一二。
当日刘瞻对他颇为礼遇,除去想要借他之手,促成两国和谈之外,更是当真有同他交好之意。夏、雍两国原本便语言不通,文化殊异,加之雍人世代耕种,要这漠北之地也无用处,因此这一战雍人虽然取胜,最后却多半仍要再退回长城以南,对葛逻禄旧部当以抚为主,不会屠戮盈野,结下两国血仇。
只要他诚心归顺,雍人为示宽大之意,对他们这些人,定会善加对待。他即便从此再不能大富大贵、参议政事,一时片刻倒也不会有性命之虞。这一点,他相信无论是刘瞻,还是远在长安的雍帝,心里都十分清楚。
他还知道,刘瞻就是知道他明白这一点,当日才会那般爽快地将他放了回来。当日刘瞻曾说他是“识时务的人”,这话确实没有说错。
想他孟孝良不但识时务,而且还是贪生怕死之辈,那日当着刘瞻的面,竟是多一句硬话都不敢说。在雍军帐中那些时日,他没睡上一个囫囵觉,生怕刘瞻变卦,不再将他放回城中。后来终于回城,见了狄震,被他稍一恫吓,他便恨不得吓得魂飞魄散,多亏紧紧提着屁股,这才没当场屁滚尿流。
大门处传来响声,是雍人在拍门了。孟孝良端坐不动,不无自嘲地想,刘瞻放他回来,的确是知他甚深了。
他实在是太怕死了,为了苟全这一条性命,对着人摇尾乞怜,那也不在话下。可死人人皆怕,换了旁人在他的位置上,难道就会做得比他更好不成?从鲁男被杀之后,他便始终唯唯诺诺,狄震说什么,他便应什么,终至今日这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局隳坏,他固然罪责难逃,但满帐大臣,又有谁不是这般?
哗啦啦一声,门板被人卸开,雍人的脚步声传进院子里来了。窗户外火光通天,映得屋中一片红色,像是鲜血一般。孟孝良低头看着右手边的一柄宝剑。这剑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可他迄今未曾拔出过几次。宝剑出鞘,便要饮血,拔它作甚?
狄震若知道他投降了雍人,定不会轻饶了他。只要狄震一声令下,一盏茶的功夫,他豢养的那些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刺客,就会无声无息地出现,砍下他的脑袋,就像对鲁男一样。可如今狄震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也难保了,岂有余暇顾及于他?至于门外的这些雍军,虽然粗鲁了些,却也是友非敌,他们接了刘瞻之命,是决计不会害他的。
国家虽破,可他自身的性命,倒是不怕不能保全。他身为汉人,和狄震本就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况且这些年来,狄震又有何恩于他?那些个主辱臣死的忠臣戏码,倒也不必硬往他身上去套。
可是、可是……
孟孝良看着宝剑,宝剑也正静悄悄地回望着他。隔着一层门板,脚步声甚是急促,雍军已打开了前厅的门,再穿过一间屋子,就要到他房中来了。孟孝良手抚宝剑,喃喃自语道:“老天……我北度长城,已做了一次贰臣,如今还能再做第二次么?”
他听着屋外的动静,像是被人抽去了骨头,变成一滩黏糊糊的水,从床上淌到地上。过了片刻,他踉踉跄跄地跪起来,抬手摸到床上的剑,把住剑柄抽了一抽,手上湿滑,没抽出来,又试了一次,这才颤巍巍地抽出剑来拿在手上。
剑尖上寒光凛凛,借着窗外的大火,泛出骇人的冷光。门板上忽地一响,孟孝良神情一厉, “我读了几十年的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今日是当!”
一言既讫,伏剑自刎。
雍军推开房门,瞧见孟孝良血流满地,人已救不活了,也不在他身上耽误功夫,只空手回去向刘瞻复命。
刘瞻刚处死了几个率队闯入民宅抢掠百姓的小校,心中本就有几分火气,闻言不悦道:“我早说过几次不要动他,是谁违抗军令?”
军士忙道:“殿下,此人乃是自杀。属下赶到时,他已自尽了。”
刘瞻一怔,随后摆一摆手,道了声“罢了”。孟孝良毕竟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又蝇营狗苟,为刘瞻所不喜。他自觉有用得到此人之处,这才稍稍经营了一番,但也不是非他不可,一转念间也不放在心上。正好又有一队夏人被从宫城中押解出来,他便驱马上前,着人辨认。
于是,孟孝良就在这一夜不息大火之中灰飞烟灭。数百年后一本煌煌雍史著成,角落里为他留了小小一方天地,述及今夜,只当他畏罪自尽,不作他想,提及其人其事,寥寥数语之间便囫囵了他这一生。后人治书治史,无数英雄豪杰宵小懦夫以千万计,大多皆像他一般,身死灯灭,便如水滴入海,再无踪迹。
刘瞻一转头便将此人抛在脑后,听闻又有狄夏重臣被俘,忙去查看。负责押解的雍兵将火把凑近,照出几张惨白的脸,有一张看着格外年轻,且让他有几分熟悉之感,好像曾在哪里见过似的。
刘瞻愣了一愣,忽然想起什么,向后踏出一步,人已退到几个亲卫身后。正在这时,那年轻人忽然身形一动,不知从哪里抽出一把纤薄的刀,越过其他几个俘虏,眨眼间便欺至刘瞻近前。
不料却被几个雍兵拦住。
只见刘瞻身前的五个亲兵迅速站到一处,将那刺客围在垓心。那刺客身手远胜旁人,虽然身上只一把极薄的小刀,却以一敌五,一时仍不相上下。幸好方才刘瞻提前察觉,若是仍站在原处,早被他一刀抹了脖子,半点反应的时机也没有。
刘瞻怕刺客越过众人再度发难,便站远了些,其余亲兵一拥而上,将他护在中间。刘瞻远远瞧着,见这么长的时间里,自己这几个亲卫仍无法取胜,已心中透亮,明白来人定是狄震手下影卫,看来阿皎所料果然不错。
原来张皎在狄震手下做事十余年,已深知其为人,担忧城破之时,狄震做困兽之斗,要派出影卫行刺杀之事,因此先前养伤期间,便从刘瞻亲卫当中挑选出几人,每日同其交手,教他们熟悉自己手段招式。
即便是刘瞻近卫,若是全然不知如何配合,张皎将其逐一击破,也只在须臾之间。但几人摸索出一套配合之法以后,左右救援,攻其不备,便足以牵制住他。后来张皎伤势渐好,身手恢复如常,这几个亲卫相互配合,也愈发得心应手,仍能稳压张皎一头。张皎如法炮制,将配合之法同样教授给其余众将的护卫,以防日后生变,自己救援不及,伤及军中大将。
秦桐原本便在不远处,闻声忙来救援。他在刘瞻身边驻了马,张弓指向那刺客,打算趁机取他性命,可那人忽左忽右,身形实在太快,秦桐瞄准了半天,那一箭始终射不出去,只得放下了弓,对刘瞻道:“听说狄震的影卫极难培养,各个价值连城,他死到临头,还不忘送殿下这样一份厚礼,出手当真阔绰。殿下何不使些手段,将此人也收至麾下?”
刘瞻听他话里有话,哼了一声,却也并不在意,笑道:“这厚礼我已收下一份,再拿可就手软了。况且他牙间藏着毒药,一旦落败,便必死无疑。”
随后,似乎是为着印证他的话一般,那刺客不敌五人夹攻,方一被人制住,便浑身一震,吐出一口黑血,就此倒毙,从头到尾,竟是一言未发,也不容刘瞻等人说出半点劝降之语。
几个雍兵将刺客拖下,刘瞻亲卫身上各自挂彩,却不严重,大多只是被刀刃擦伤,他们不敢离开刘瞻身边,于是只席地而坐,由其他几个亲卫替他们简单包扎。负责押解的那人跪在地上,面如死灰,颤声对刘瞻道:“殿下容禀……属下方才确是给他绑了绳子,也检查过他身上并无凶器,实在……实在不知他用的什么法子,惊扰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刘瞻知道,以这影卫的身手,区区一根绳子,自然缚不住他,便不怪罪这人,反而宽慰了他几句。秦桐见刘瞻似乎心情甚好,颇感奇怪,本想发问,可转念一想也就明白过来。
让张皎去擒狄震,当初便是刘瞻力主。那时候柴庄还吵了几句,无奈刘瞻始终不松口,秦恭也点头默许,这才作罢。狄震麾下影卫只剩下寥寥数人,多派来这边一个,他身边便要少上一个,张皎的胜算便也更大几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