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这功名,虽然是自己的,可终究是有那么一段经历,万一这事儿平静了几年,县令大人再给他来个秋收算账,他也怕啊!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真要动了心眼子报复他,温润自己觉得应该能应付,但也肯定消耗他的精力,何况他这也是拖家带口。
县令换人了,也挺好。
“不会,大人们都心胸宽广。”吴山长一直以为,报喜的没上门,是因为温润换了户籍和地址。
这种事情虽然很少发生,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差役,也是“役”,对于吴山长来说,都是一样的,看不上眼的人。
觉得他们蠢笨,无知,又小人行径。
根本没多想,这内里可能有别的原因。
“您老说的是。”温润不打算多说,但是听吴山长这意思,县令大人不是被罢官免职,就是降级处理了,不管怎么看,以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这辈子八成都回不到永宁县了。
不是八成,九成九的可能!
古代连出个远门都诸多不便,何况是在职的官员了,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定,官员不能在官员出身的户籍本地为官,也就是家乡当官,要在异地为官。
这种制度,就是“回避制度”。
古代不像现代,这个时候宗族啊,乡情啊,都非常的浓郁,因为他们几乎世世代代都在一个地方居住,所以朝廷在任用官员时,为防止徇私舞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措施。
要求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诉讼回避等等。
说法很多,并非是你给钱买个官儿,就完事了的,买官还大有讲究呢。
何况是真的手握实权的官员了。
“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据说要过了正月才能上任,但是府城驿馆那边来了消息,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要在府城举办一个文会,要各个县去几个人凑个热闹,我们这里就想着,举办个年会,看看谁去合适?”吴山长摸着胡子,悠然神往的道:“文会也就府城那边热闹一些,咱们这里是举办不上的,每年也就趁着过年的时候,凑在一起过个年会。”
文会起码要有文人雅士参与,文人有,但是永宁县是真的没有雅士。
勉强吃饱肚子的平民百姓们,哪儿有时间去“雅”啊?
县城就那么几家大户,还有各个村子里的几个富户,就没别人了。
文人好培养,雅士就难了。
所以吴山长才会羡慕府城的人,可以举办文会。
但凡是上了岁数的读书人,知道自己进益无望,多半会羡慕那些闲云野鹤一般的名人雅士。
可惜的是,吴山长也不是什么名人雅士。
最多算是一个山长,他还是县城里的“教谕”呢。
要不然,他也不会当上这个山长。
所谓的“教谕”,其实就是负责县学书院,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另设训导数人,也就是那俩先生,他们就是“训导”,官面上不能叫“先生”,但实际上,学生们就喊先生。
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
县学书院里没有约聘教员,因为没那么多学生要教。
只有三位先生在,人手足够用了。
府学那边也有书院,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
学官与诉讼无关,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就是所谓的“清贵官员”,也就是清流。
且这样的书院,授课以孔孟学说为主,所以称为“儒学”,分府、厅、州、县四级,供生员读书,多系官办。
私办的现在都少见了,只有那些大的书院,有本地豪族富商支持,且有办学多年的经验,才会被朝廷承认,比如四大书院,八大族学等等。
教谕是正八品的官职,可惜的是,这个官职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教书育人。
“文会现在离我们太远了,还是先看看年会再说吧!”许攸道:“我们可以在年会上提出来,谁有时间就去,别挑三拣四的了,山长,咱们这里,能去的人少。”
吴山长叹了口气:“是啊,能去的人少。”
今年又不是乡试之年,,明年才是呢!
“要我说啊,不如不去,在家好好地读书,明年是乡试之年,要是真的想去,明年去呗!在那里也能以文会友,看看其他县的考生,交流一下读书心得。”温润在原主的记忆里,没有发现什么文会的记忆。
但是年会有过几次,但都不是很清晰,因为原主的性格十分内向且老实,在书院里并不凸出,只是学习好而已。
“你说的也对,但是这个机会,万一有人想去呢?”吴山长道:“还是年会上再谈此事吧。”
刚说到这里,又有人来了。
看来吴山长这里今天可热闹啦。
来的都是书院里的学生们,以及两位先生。
大家见面就是寒暄,聊天,谈论书本上的一些知识。
温润也是举人了,故而有两个秀才跟着许攸围着他,讨论乡试的问题。
还有几个人在旁听,温润也大方地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他身边的许攸,看了看那边大声说话的几个人,小声的道:“虽然说,山长跟两位先生都是举人,但是他们都考过好久了,很多东西,都不如你知道的有用。”
举人是一到分水岭。
秀才勉强入门而已。
举人才是正式进入读书人领域的名头,只要往上考,哪怕是个同进士,那也是进士,当官就比举人要容易更多!
而且乡试考的内容一般都涉及本省时政以及一些策论,都是当下流行的政务事迹等等。
吴山长他们只能从朝廷的邸报上来获知。
朝廷邸报就是朝廷官方修订的,用来给四方传达政令、决定等新闻的东西,类似报纸一样,称为“邸报”。
邸报的原型出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不过这种官方报纸,只给衙门发放,平头百姓想要买,那是不可能的,官府也不会卖!
只有私塾啊,书院啊,这种有读书人的地方,才会由山长,或者是先生们出面购买,或者是抄录,然后拿回去,给学生们当课外教材。
由于是官方做的报纸,邸报的内容涉及天下大事,朝廷的政令发放等等,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邸报的内容,有些地方甚至是保密的!
就算是摘录,那也有可能不是全部内容,这关系到朝廷的政务,所以很多读书人一般都会按时去书院看邸报,就是想了解朝廷政令,天下时事。
希望从中能看到一些有用的消息,或者是一些风闻等等。
这个就要跟紧了,一旦与时代脱轨,就很难再融入进去。
哪怕这个时代的进度,慢的可以。
“我也是从一些摘抄的朝廷邸报里看到的东西。”温润可不能自大的说,自己比吴山长有见识。
那他成什么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有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一进门……屋里头就一静。
作者闲话:
江湖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都要去做核酸,一睁开眼睛,就得起床……不能懒床啦,不然大白们该下班了。
第65章 开春迁坟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温家庄出来的,一个叫温源,他是温族长的大孙子,学习很好的那种,但是还没考上秀才,但是明年想下场一试。
一个叫温浪,是温村长的大儿子。
俩人关系比较近,算是隔房的堂兄弟。
同时,他们跟温润,也算是族堂兄弟。
要说他们之间认识,那肯定认识啊!
可是要说他们之间有恩怨,还真是有点儿。
温润别看没了爹娘,还有个不靠谱的叔婶。
可是温润爹娘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儿,原主也很争气,自己将日子过得安宁又消停,还考中了秀才……大家一起来上学的,他们俩还比温润大三岁呢,跟许攸一个年纪,人家许攸都是秀才了,温润都是举人了,他们俩还白丁呢!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