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糊上一层腻子刷白成墙,又有仿木质纹路的贴纸贴出一片雕梁画栋,多少亭台楼阁,看起来好像古色古香,其实,去掉表面的那一层伪装,大多都是水泥造物,着实是令人失望。
这也难怪,木质结构的东西多贵啊,还不如这样,省钱不说,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起码对很多网红来说,这样的外表已经足够她们拍一些仙气飘飘的古装照了。
众多图片之中,有一张图片夹杂其中,文字介绍十分精简——第一座众筹建立的边城。
“众筹”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甚至算是过时的了,最时兴那会儿,恨不得什么都来个众筹,好像是什么好玩儿的事情一样。
现在,再看到这个词,配上那个古城的图片,莫名就多了很多的怀旧感,还有些违和感。
“古代也有众筹?”
“古人也众筹啊?”
不少人对此发表议论,像是在为古人的智商加分,重新认识到古人并不是比今人蠢笨。
有人好奇这座城的具体历史,可是帖子之中没有说明,发图片的那位,也不了解这座城的历史,他只是从众多的图片之中选中了它,让它成为古城之中的一员,出来亮了个相。
没有人去刻意追踪那个照片上的古城,城中的建筑大半破败,连城墙也没有比其他的古城更加雄伟壮观,实在引不起多少人的在意。
有看过这个帖子的人,看过这个图片的人,在某一次旅游之中,无意中发现身处的就是那座古城,这才再重新翻找出图片来,对应观察。
“没错了,就是这里!”
好奇心起来,才想着去问问这座城的历史。
“历史啊,不就在石碑上吗?”
指路石碑,上面的文字早已斑驳不堪,有些地方甚至还掉着石粉,看起来就没经过完好的保存,像是毫无存在感,随时都能丢弃在路边的垃圾一样。
“这都多少年的东西了,不应该好好保存吗?”
这样的疑问没有人能够回答,一个国家,数千年历史,所留下来的好东西太多了,那些有价值的不是在博物馆中等着展览,就是进了某个收藏家的私藏,而外面这些,更大的,更有历史的东西,却因为其上载入的并非名人名言,同样也没什么知名人物的姓名留下,就此被保存在原地。
没有被某一次破土动工的大铲车铲走就算是运气很不错了,想要更好的保护,如一个防护罩什么的,那就纯属想得美了。
护栏也没有,随意就能触摸的石碑上有着太多的痕迹,底部的污浊可能是某次暴雨留下的垃圾干涸的残留,下部的光滑若釉,可能是孩子们在这里玩耍手摸的痕迹,上面那些风雨侵蚀的痕迹,还有些磕碰之类的痕迹……每一样似都在说明了它所见证过的历史是怎样的漫长。
可,石碑不会说话,文字没有感情,没有人在意它所承载的到底是怎样的希望。
意外遇见的人,也许会在这里驻足,看着这高大的石碑叹一声:“好浪费啊,本来挺好的石材,白白放在这里,拿去铺路多好啊!”
刻上的文字总会消磨,留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若有人还想要穷追属于这座城的历史,可能就会发现这座城真的没什么更大的意义了。
往来的枢纽?还谈不上。
兵家必争之地?还没有那么险要。
对外的窗口?还不至于。
那么,有什么名人跟这座城有关吗?
一座边城,难道想要这里出什么朝廷重臣吗?还是什么杀伐果断青史留名的将军?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这样的人可能有过,可留下的记录之中却找不见罢了。
于是,它只是一座寂寂无名的边城。
唯一出名的地方,或许就是它是众筹所建的吧,在当时,是开创了先河的那种。
可这种先河,跟后来的商人独资建城,又失了几分魄力的感觉,前者或许还能算作人民有自主意识,后者则可说是商业行为的某种巅峰了。
意义全然不同。
而根据新修订的历史书,上面却没收录这点儿意义,原因,可能就是这座城不够有名吧。
这种状况不知道持续了多久,也许是那座城更加破败的时候,也许是某位迟迟入场的考古学家终于发现了某些微妙的联系。
从一个名字联系起来的几座建筑?
从一本书串联起来的建筑发展史?
考古的每一次发现都在刷新历史,也刷新世人的认知。
埋藏在古墓之中的不仅是财富,还有秘密,那些属于知识的秘密。
营造师,建筑行业的领头羊,竟然还曾是官职。
“这其实也不奇怪,御医不也是当官的吗?技术性更强……”
专家的解说开始为人们揭秘属于历史中的这个小片段,大多数人并不关心营造师最后的兴衰,他们就是听个兴趣,稍稍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够在某些场合作为卖弄的知识点,听了总是不嫌多的。
因为建筑行业的大热,这也不算是什么冷门生僻的无用知识,听了也就听了。
随着专家的追本溯源,人们发现营造师的历史还挺长的,早到百家争鸣的时候,就有营造师的存在了,一本名为《营造法式》的书可算是最早的专业书籍,也正因为早,现在不存不说,连同这个名字,这本书是否真的存在,都要打一个问号,有待探讨,不能把一家之言当做全部的依据,好歹多挖几座古墓,找出更多的佐证来才算数。
孤证不是证,一人难成家,专家在这里姑且一说,让大家姑且一听,不要完全以专家之言当做历史明证就可以了。
专家继续在讲营造师的历史,讲到了最后一代,也是某本古书的内容,其中那个“孙即墨”的名字并不怎么令人意外,只意外这个“孙即墨”的行程,从东到西,竟是都有他打卡留名的痕迹。
“这应该可算是最早的跨国旅行家了,看看这行程,呦呵,还真不短……”古书之上的简略图文呈现出来,那蜿蜒的线条,所跨越的地域国家,每一样都让人惊叹,这是用时间铺就的旅程,同样,也是用建筑点缀的行程,每一个国家的著名建筑,都有他悄悄留下的一块儿砖,刻了名字,埋在地基之旁,像是另外一个“到此一游”的印章。
就这么着,一路盖过去,让几千年后的人吃了一惊,还有这么有趣的古人来着?真厉害。
考试完成的纪墨没有想过,意外留下的一本连考试作品都算不上的记录足迹的书,竟然这样出名了,如果他当时多夹带一点儿知识在书上,也许,这一次的考试时间会更长,也更有趣味。
第646章
“叮当叮当……”
细小的铃声像是某种虫儿害羞的鸣叫,穿在红绳之上的小铃铛是银质的,上面还刻着细小的花纹,拿起来细看也绝对不会使人失望,一个个,间隔些许距离,穿在一根红绳之上,简单的绳结就让这种手链看起来很不错了。
一条条红绳一头系在杆子上,另一头自然垂下,像是一面小小的红帘子,后面是一张玉雪可爱的童子脸,不算白胖,但足够干净的脸上带着笑,谁看过来,都回一个笑容过去,若有过来问价的,也笑着给说价格。
“上好的影子,都刻了卍字花儿的,最是虔诚,也有祈福的意思,可在佛前开光的……”
不是什么令人惊异的推销词汇,却因说话的是个四五岁的男童,便格外有些可信,都说孩子不会说谎话,那这话,也就能够听一听。
这绳结简单,那铃铛却不错,有女眷挑着不满意,这个简陋的小摊上,也有其他颜色的绳子可以配,铃铛却没有散的,一个个都是穿在红绳上穿好的,若要买,可以买了再卸下来,往自己编织的络子上面穿,那样也就不局限在手链上,还可以做成某种配饰。
男童热情地给讲解着有关铃铛的几十种用法,不光是能够用在手链脚链上,穿在配饰的流苏下头也是可以的,再有就是首饰上面,坠上一两个铃铛,伴随着行走而摇晃,叮叮当当,像是自带配乐一样。
另外,衣服上,鞋子上,扇子上,手帕上,连同系着头发的丝带上,都可以坠上一两个铃铛。
上一篇:技术型工种 中
下一篇:从玄学直播开始的救世之路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