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系统拆除队(399)
赵裕行深以为然:“你说的对,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也值得深入研究。”
陈钦清点下了头。
赵裕行神情也放松了不少,玩笑着说道:“说不定这个许蓝山是上天派来帮我打造一个盛世的人呢。”
“……”
陈钦清沉默,目光怪异的瞥了眼赵裕行。
这还真是恰巧相反呢。
几月后,国内上下已经平定了下来,不再有叛乱的人冒出头来,新旧官员高效的磨合着,办事的效率竟然比以往还要高出不少,革新也在快速而又稳定的进行着。
大多革新的政策都与百姓们息息相关,有支持也有抗议,因此,朝廷在每个县衙旁建立了一个民言堂,民众有任何疑惑和不解的问题,都可以去民言堂咨询,官员们会为他们解惑,让他们将改变带来的忧患降低到最低。
而作为百姓的一方,也可以派出各个行业的代表,向朝廷提出建议,建议会收入到宫内,由专人审核,若是有益于百姓,有益于这个国家长远的发展,那么朝廷便会采纳,给出合适的方针。
又在某一天,全国各地,一间间名为知新的学堂正式成立,向着广大百姓招生,只要是六岁以上的孩童,皆可入学读书,有先生免费教学,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成绩优异者学堂先生还会奖励银钱。
只是一旦入学,不可无故退学,必须学满三年。
这对百姓来讲,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自己的孩子也有机会做个读书人,自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再不济,多识几个字也是好的。
只是让百姓们奇怪的是这个学堂不仅收男孩,还收女娃。
读书是男人的事在他们的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因为读书可以求得功名,做一个人上人。
虽然大户人家会给自己的女儿请教书先生,但他们这些小门小户,能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两年书都已经不错了,哪里还会让家中的女娃去读书。
读书对于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如祖祖辈辈的种地来得实际。
他们羡慕读书人,向往读书人,因为他们有文化,懂得比他们多,但他们却选择扛着锄头,迎着日光挥洒着汗水在田中耕种,为今年不错的收成喜悦着,这就是生活。
免费两字总是比较诱人的,虽然也有不少的古板之人,认为女娃上学不合规矩,不让自己的孩子或孙女去学堂,但也还是有不少人把自己适龄的女娃送到了学堂中去,想着都是家里的孩子,多读点书总归是好的,以前他们是请不起先生,现在有免费的先生教学,为什么不去?
逐渐的,一些头脑聪明灵活的孩子,都被送到京城去读书。
本来最开始时还有人担心是骗子,闹出了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还是后来官府出面作保,他们才知道这个知新学堂是大人物开的,在京城外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知新学院,里面的教学先生都是极好的,出后来一定会有出息,光宗耀祖的!
所以被选中的孩子父母还是将信将疑的把孩子给送去了,之后每月一封传回家的书信,让孩子的父母安了心。
当然也有不放心的父母,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跟着人一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书院去,再回到乡里那喜眉笑眼的模样看了叫人好生羡慕。
这所知新学院和各地的学堂自然有不同,这里不仅有着各大世家的子弟,还有着从各地招来的学生。
各大先生教授的也不仅仅是圣贤书,还有其他各种的知识,里面的老先生们也都各个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只不过彼此相互看不顺眼,经常发生争执,弄得陛下都不得不出面调停。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5-15 22:07:18~2020-05-17 21:12: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弥猴桃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第九个拆除系统(23)
当所有新入学的学子在见到赵裕行的时候, 只是好奇这个连先生们都尊敬的男人是何身份,在得知这个男人竟然是当朝陛下时,直接给跪下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 这个知新学院背后的人竟然是当今的陛下。
不过仔细一想, 这个学院里招收的都是贵族子弟与才能出众的学子,所学科目繁多,都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性。
待到这个学院的学子学成入世,必然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新兴力量, 若是这股力量被别人握在手里,假以时日定会成为不小的隐患,作为一国之君又如何会容忍。
既然这个学院建成,那么只能是他们陛下首肯或者示意的,为国培养人才, 为家广纳贤才, 为国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想通这点的一众学子们,都无比的激动,拳拳的报效之心越发浓烈。
他们定当不负圣恩!
一众学子们在心中发下了誓言。
热血冷却之后,他们注意到了他们陛下身边的陈钦清, 不禁又有些好奇,这个能与陛下同进同出,关系无比亲密的男子是谁?
只是这个问题这些学子们并没有得到答案。
同时, 各种工具的改进已经慢慢的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中,最直观的便是农具的改良,现在已经是每家每户都买了。
他们享受着新式的农具带给他们的便利,既省事又省力,旧式的工具早已经被他们遗忘到角落了。
只有有钱人家才能食用的精盐,洗澡时用的香皂, 冬天取暖的蜂窝煤,这些都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了。
比起曾经,他们就觉得他们现在过的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而广开的商路,与别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让这个国家的经济越发繁荣。
在以前每次发生灾害要死不少人,可从他们的陛下推行新政,整顿吏治,发展运河,打开商路开始,因灾害死去的人成倍成倍的减少,灾民们不用再担心买不起粮食,哪怕房屋被洪水冲毁,衙门也会给他们安排临时的居住点,他们也可以通过劳动换取粮食,不至于饿死。
而且,以前每次受灾过后,因死亡人数过多而发生的连锁疫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个时候,这些官员们也发现了,那位许蓝山许公子让百姓保持卫生习惯的用意何在,不得不赞叹一声这位许公子的远见。
就连那些被陛下安排到受灾区监控疫情的医者们,都十分欣赏这位许公子的做法。
灾情得到控制,恢复到以往平静的生活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并不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太大的影响。
这样的日子一久,已经无人在记挂着受灾那点事儿,无数文人墨客也在一场场的诗会上吟诗作赋,从最开始的歌颂他们英明神武的陛下,逐渐变成了畅谈这风花雪月,倒是传出了一首首经典佳作,引得青楼里的姑娘无不争相传唱。
还有那酒楼里的说书人,一遍又一遍的说着那位虎将的故事,已然将那位虎将吹得神乎其神,一日破敌军百万,杀得对方闻风丧胆,血染整片草原,凡是飞虎军所过之处,无不纳头便拜。说书人说到精彩之处,店里的吃客们都禁不住的纷纷叫好。
国内上下赫然是一副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之势。
在外面当了几年的官,终于可以回京了的许蓝山,在见到这自己也出了不少力的繁华城市,心里隐隐有些得意,认为今日所见的一切至少有一半是他功劳,若不是他发明的这些东西,这些人又哪里能够享受到这样安逸的生活?所以这些人都已经感谢自己,崇拜自己才对。
许蓝山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大计,毕竟,让国家发展起来和让国家覆灭并没有冲突。
就好比他所知的历史上,就有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国家,但最后还是被灭了国一样。
他甚至骄傲的认为,他如今所做的一切是在侵蚀这个国家人民的心灵,让他们沉迷在安逸的生活中,消磨掉他们的意志,割断他们的爪牙,沦为一个外强中干的大国,再无力抵抗敌人的入侵。
但其实是等许蓝山反应过来,终于看清楚如今的现状之后,已经再无法阻止这样的大势了。
这和他原本想的不一样,他没有想到短短几年这个国家就能发展成这样,他想的自己只是做出政绩,展现自己的价值,再走到那位皇帝的面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