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良为妃(59)
“阿沅,”进入顾沅的瞬间,皇帝安心了似地,在顾沅耳边轻轻舒了一口气,“我今天一直在想你。”
皇帝的话若有所指,让顾沅脸上一阵蒸腾,她别过脸去,皇帝却不依不饶地追着她的耳垂轻咬,让她险些轻喘出声:“十一娘!”
顾沅语声似哀如怨,衬着眉间一派妖娆,让皇帝瞬间呼吸一滞,动作立时快了许多。疼痛夹着欢愉铺天盖地似地袭来,顾沅咬紧了唇,手指揪紧身下的床褥,皇帝却强行拉过她的手臂,搭在自己肩上:“我喜欢你抱着我。”
皇帝的肌肤和顾沅的一样滚烫,顾沅的手不由自主地在皇帝肩背逡巡,皇帝低声喘息着,轻咬顾沅的肩。明明是自己压在顾沅身上,她却有种整个人被顾沅包容覆盖着的错觉,顾沅的手渐渐加重,仿佛对着皇帝再没了君臣的顾忌,皇帝只觉得自己再无余力思考其他,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一个顾沅,而她要和顾沅这样彼此纠缠直到天荒地老,突然肩背一阵疼痛,顾沅猛地攀住了她的肩,两个人贴合得再无一丝缝隙,皇帝贴在顾沅的胸口上,感觉着顾沅急促的心跳,看着顾沅汗湿的脸,自己仿佛也在眩晕中,久久才能回神。
顾沅的声音还带着轻喘,手却又落在皇帝背上:“疼不疼?”
皇帝此刻才感觉到肩上有几处火辣辣的,然而心里却没有一丝恼怒埋怨,反而满满的都是得意,顾沅的手指在那几处伤周围流连,透出股小心翼翼的纵容珍惜,皇帝忍不住撒娇似的轻咬顾沅的肩:“疼——罚你让我咬回来。”
皇帝肩背肌肤细白如玉,那几道红痕看着格外触目,顾沅待皇帝闹够了,才轻推皇帝:“奴婢去给小爷——”她一语未了,皇帝便凑上来堵住了她的唇,惩罚似地咬了一口,才道,“在外面的时候朕还没法子,只你和朕两个人时,只许你我相称,不许再称奴婢。”
顾沅摇头:“不好。倘若说得惯了,在外面说漏了嘴,不好。”
皇帝却是依旧不依不饶:“说漏了嘴,朕也一定护住你,还不成么?”她眉目里多了几分愧疚和痛楚,“若不是因为朕,阿沅你——朕听不得你称奴婢,朕一直,一直这么对不住你。”
皇帝语气黯然,仿佛整个人都没了光彩。明明是心里一样酸涩,可不知为什么,顾沅却多了种想要微笑的冲动,她轻轻揽住皇帝:“十一娘,这件事不怪你。”
“怎么不怪?”皇帝依旧垂头丧气,“倘若你不是遇上了我——”
“十一娘不想遇到我?”
“怎么会?”皇帝蹙着眉,脸上一派认真。
“十一娘曾经告诉过我,倘若与我一处,便会一心一意,一辈子只对我一个人好,难道不是这样?”
“怎么会?”皇帝这一次反驳的声音更大,伸手把顾沅揽住,仿佛她就要凭空消失了似的,“我只要阿沅你一个!”
“那我们彼此遇上,到底有什么错处?”顾沅松开手,捧起皇帝的脸,“从头到尾,十一娘都不曾轻贱我,亏负我,算计我,那些轻贱我,亏负我,算计我的人,和十一娘又有什么相干?”她的声音轻柔得仿佛帐外透进来的昏黄灯光,“十一娘从未负我,我也从未怪过十一娘。”
顾沅的眼睛里,没有皇帝害怕的厌弃怨恨,满满的只是怜惜,皇帝看着顾沅的眼睛,明明是欢喜得想要大笑,却涌起股抽噎的冲动来,她狠狠别过脸,忍住眼泪,手却更紧地揽住了顾沅——这个人,这辈子,她都不会放开了。
第59章
冬狩是件盛事,既是昭显武备,也是拉拢人心。皇帝连着几天赐宴颁赏,行营各处都喜气洋洋,唯有庆王面上如常,内里焦躁得坐立不安。
说起来,他对皇帝并不服气。当年先帝立储前挑选了许多元字辈的宗室子弟养在宫中,庆王也在其列,论出身并不比皇帝差,论文论武也不输人,论孝顺恭敬更是众人皆知,可到头来为什么偏偏是皇帝这么一个百事不懂的黄毛丫头坐在那个位子呢?
天子之位,向来是有德者居之。虽说庆王觉得自己理直气壮,但无奈生不逢时,天下太平,刀兵兴不起来,皇帝年少未亲政,也找不出什么败德悖伦的事来发难,只有一次连着下旨坚持议太祖册后仪注,隐隐有与内阁分庭抗礼的迹象,可还不等庆王施展手段,皇帝便自动偃旗息鼓,阁臣们也见好就收,再没了下文。文臣们不买账,宗室们也不成就,庆王好不容易才顺藤摸瓜抓到皇帝一点把柄,怂恿端王出面,不想端王老迈懦弱,只一开口就被皇帝赶回家里,老老实实闭门思过,没有一点执掌宗令的气派。
唯一尚有些希望的便是武将。庆王自诩知兵,也拉拢了许多豪杰,又管着仪仗护卫看围等全副差使,只以为能轻而易举把皇帝控制在手里,不意冬狩才第二天,皇帝便传旨将他的差使一分为三,出入仪仗由恭王世子兼理,护卫由北王兼理,看围由裕王兼理,虽然名义上依旧由庆王揽总负责,却再没了独断独行的机会,那些平日里大言不惭的幕僚们素手无策不说,连一些平日里举止豪壮的死士,都悄悄与庆王渐渐疏远,让他更是心惊肉跳坐卧难安。
莫非皇帝已经有了觉察,想要处置?宴席上酒酣耳热的时候不大讲究君臣礼数,他擎着杯暗地里仔细端详皇帝,皇帝端坐在须弥座上,含笑听上直卫都司许宗桓和林远禀报京营当日猎获,目光间或垂下,在地平台下食案间扫过,偶尔与庆王的目光相对,眼神安静平和得如一小池清水,没有一丝异样。
庆王松了一口气。皇帝年少,性情又文弱,事事听重臣们摆布,倘若当真有什么盘算,绝不至于如此坦然。他放下心来,继续琢磨盘算,不防宴中话题突然转到了自己头上:“不知庆王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臣,臣没什么为难的。”庆王吓了一跳,抬起头来,却见皇帝唇角弯得弧度更大了些,欣然举杯示意庆王、许宗桓和林远同饮,“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待回宫时,朕便顺路去叨扰庆王一顿水酒。”
大费周章地请人在皇帝面前递话,请皇帝巡幸,种种布置却在这一日见了成效,庆王惊讶之余又是一阵狂喜,不假思索地离席叩头:“陛下隆恩,微臣万死无以回报。”
“虽说仪注上有规制,也不必太过奢费,当减则减。”皇帝谆谆叮嘱了几句,都是些琐碎小事,庆王耐着性子一一听了,待撤席时又重新谢过恩,才退出帐去。
他踌躇满志,却不知道许志桓和林远看着他的背影都暗自摇头——皇帝的决断还是对的,这么个庸碌之人,就是任他施为,又能翻起什么风浪,钓出什么大鱼来?不过是白白牵连更多的人罢了。
虽然是胜券在握,然而小心总不为过。林远重新打探了一番庆王的布置,见没什么遗漏才又回帐禀报皇帝,皇帝手指点着几案思索了一阵,突然道:“照这么说,许志玄也是碰上了庆王,才跟端王搭上线的,倒没什么旁的人指使?”
“是。”林远道,“臣查过了,宫里人没什么人和他有瓜葛。之前经文厂管事赵荣和玄云子已经供认,私改名册是遂王指使,据说是看了顾沅贴在府外的揭帖,又在府里动弹不得,不得已想法子让她进宫与陛下相见,好洗刷冤屈,倒是没有别的意思。臣送了几个相关的人到御茶房里,也没什么动静。只是遂王臣还不曾亲见,可否要——”
“阿姐身子沉重,不必惊扰。”皇帝道,“朕也信得及她。她与朕朝夕相处,熟悉朕的性情喜好,倘若真要给朕下绊子,绝不会这么虎头蛇尾,也没这么容易识破。”她说着又微微一哂,“朕一直疑惑,倘若诸王勾结给朕下了圈套,怎么会将阿沅送进宫里,不待朕做出什么女色误国的实证出来,便这么张扬出去自己打自嘴巴?朕与阿沅相识是在六月里,那时北王、恭王都在朝觐路上,怎么会也一并纠缠进来?如今这么想来,倒是误打误撞的多一些。”
“臣也这么想。”林远微微一笑,也松了一口气。眼看皇帝便要亲政,正是收揽人心的当口,并不适合兴狱。比起被皇帝将计就计即将入套的庆王,这件案子里的另一个人倒是更难处置些,她又想了想,才开口道,“待冬狩回宫,便要颁布亲政大典和开恩科的诏书告知天下。臣鲁莽,敢问陛下,顾女史何时恢复身份出宫才合适?”
皇帝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抿着唇看了林远两眼:“朕自有主张,只是眼下还不到时候,不必再提了。听说傅昭快回京了,差事已经办完了?”
郑氏一案早已尘埃落定,显然不是皇帝关注的重点,林远只简单提了提,又道:“顾家如今各处都无妨了,眼看着年关也快到了,是不是——”
“让他再等几日,阿沅有封家书要他送过去。”皇帝道,“还有一件事,要他和鸾仪司一同打探,五六年前,有什么人和阿沅相交甚密,后面又疏远了的?一个个查清楚报上来。”
“臣遵旨。”林远伏在地上微微苦笑:皇帝语气淡淡的,仿佛没什么要紧,可那些话却把她的心思表露得一清二楚:有什么人的家书能要紧到让京营的武将做信差,又有什么人的故交恩怨要劳动鸾仪司来打探?皇帝对顾沅的宠爱昭然若揭,倘若被阁臣得知,只怕又少不了一番劝谏。她叩了头起身,方要退出帐外,皇帝却又突然叫住了她:“端王上书请辞,朕已经答应了,裕王近来表现尚算勤谨,升任宗令应当无妨,副宗令朕打算在北王和恭王世子里面挑一个,你留心查看着,有什么动静都随时报朕。还有,朕记得宫人也有转入鸾仪司当差的老例,你且先查查看,回头写个夹片,附在折子里递上来,朕先看看。”